宾川县服务“三农”创先争优出成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7 20:00:15 点击率:4
宾川县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抓手,有效抓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三项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全县“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057万元,同比增13.0%。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7133万元,同比增47.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5481万元,同比增48.93%。农村经济总收入104067万元,同比增13.45%,农民人均纯收入1565元,同比增11.31%。
服务农业,着力打造宾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地。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促增收”的思路,大胆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化结构形式和组织形式,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建成了具有宾川特色和明显区域优势的优质水果、蔬菜、两烟、核桃和生猪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县以柑桔、葡萄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达20多万亩,总产值达15亿元;以大蒜、香葱为主的特色蔬菜面积达13.81万亩,产值达4.2亿元;核桃种植面积达54.04万亩,产值达1.46亿元;两烟种植7.74万亩,收购烟叶114万公斤;生猪出栏37万头,畜牧业总产值7.82亿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加速了农业资源大县向农业经济强县转变,使全县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经济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服务农村,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做好服务、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载体,在工作中切实强化服务意识,从所在(驻)乡镇、村的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工作中,充分立足于全县产业发展特点、区位优势、资源状况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结合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全县新农村建设连片整体推进大格局。根据全县土地资源和村庄布局情况,采取“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建设重点)、线(县内贯穿全县南北的祥宁公路宾川段、连接全县东西的凤太路和示范园区公路、鸡足山旅游公路四条主要交通要道)、面(扶贫开发、示范园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三大建设片区)”结合的方式连片推进、全面展开。2010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全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洱入宾北干渠、乌稍干渠等水利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287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6万亩,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8.39%。31个自然村847户无电户的通电问题和318个自然村2655户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通车里程达1640公里。
服务农民,全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以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党建工作为重要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积极组建,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相融互动。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党组织。依托龙头企业设立了拉乌乡碧鸡村哨房六组林业生态与产业发展协会党支部;依托产业协会,联合组建了力角镇农民石榴协会党支部;依托生产基地,建立了江干生猪养殖协会党支部。二是抓点带面,推动整体上水平。在全县确定了规模比较大、运行比较规范、党建基础较好的力角农民石榴协会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选举中,有意识地引导社员推选党员社员进入合作社决策层,选举党员能人担任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把他们放在合作社的重要岗位上,发挥他们在信息、技术、资金、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带领社员扩大生产规模,走产业致富、科技致富的路子。通过树样板、做示范,推动了全县面上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强化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点抓实党员会员、党务干部和农合组织负责人三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四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宣传引导和监督协调作用,为协会发展搞好服务。五是规范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规范化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宾川县创先争优办 黄明灿)